记“医”2023|多种病原体“你方唱罢我登场”,呼吸道疾病话题频上热搜

发布日期:2024-03-15 15:19    点击次数:52

(原标题:记“医”2023|多种病原体“你方唱罢我登场”,呼吸道疾病话题频上热搜)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林昀肖 实习生姜伊菲 北京报道 2023年2月,各地新冠疫情已呈局部零星散发状态,防控形势总体向好,平稳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我国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不过与此同时,此前因新冠病毒流行而被“压制”的各路呼吸道传染病也逐渐冒出头来,在2023年,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呼吸道传染病“你方唱罢我登场”,在春冬两季带来多波感染高峰。

在2023年2月末,以甲流为主的流行性感冒病例明显增加,流感爆发使公众日常生活受到影响,北京、浙江等中小学学生出现发烧症状,部分学校因发生流感而停课。而到10月份,全国多地医院又出现较多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相关话题一度接连登上微博热搜榜,据介绍,2023年是支原体肺炎的感染“大年”。至2023年11月,呼吸道疾病高峰期仍在持续,且呈现流感病毒、鼻病毒、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多种呼吸道病原体叠加流行。

伴随着我国2023年春冬两季呼吸道疾病的大规模爆发和多病原体共存的状况,相关疾病的治疗药物也成为民众关注的重点乃至抢购的对象。在春季暴发的流感疫情中,号称“抗流感神药”的奥司他韦成为抢手货。而到2023年10月,常见用于治疗支原体肺炎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奇霉素也一时成为“紧俏”药物。

面对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国家卫健委会同国家疾控局等部门持续开展呼吸道疾病监测和形势研判,推进流感疫苗接种,针对“就医难”的现状,定期调度各地医疗资源供给和诊疗工作情况,改善预约、挂号和就诊流程,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同时,也针对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构建科学合理的冬季呼吸道疾病诊疗协作机制,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救治体系,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

流行性传染病来势汹汹

自2023年2月底,以甲流为主的流行性感冒病例明显增加。根据2月23日中国国家流感中心2023年第7周监测数据,该周南、北方省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继续上升,A(H1N1)pdm09为主、A(H3N2)亚型流感病毒共同流行。该周共报告108起流感暴发疫情,其中有94起为A(H1N1)pdm09,6起为A(H3N2),4起为A型(亚型未显示),4起为流感混合感染。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WHO数据显示,在全球范围内,流感每年可致约5%-10%的成人、20%-30%的儿童感染,造成多达500万例重症病例和65万例死亡。

2023年3月11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情况表明,近4周流感病毒阳性率呈上升趋势,2023年第9周为41.6%。流感暴发使公众日常生活受到影响,北京、浙江等中小学学生出现发烧症状,部分学校因发生流感而停课。

随着春季传染病高峰期的结束,该轮流感疫情也逐渐淡去。而到2023年10月,全国多地医院又出现较多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支原体肺炎”相关话题也一度接连登上微博热搜榜,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呼吸道感染所引起的肺部炎症的一个反应,它是介乎于病毒和细菌间的一种病原体,好发于5到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但目前也有一部分低龄儿童,比如说婴幼儿感染的发病率很高。

据介绍,支原体肺炎一般高发于秋冬季,3-5年为一个小高峰,2023年则是一个感染“大年”。在临床表现上,不同年龄段人群患支原体肺炎后症状大致相同,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耳痛等。其中,发热以中高热为主,持续高热提示病情较重,咳嗽较为剧烈,类似百日咳,部分患儿有喘息表现,以婴幼儿多见。儿童偶可并发鼓膜炎或中耳炎、颈部淋巴结肿大等,这是与老年人不同的地方。

至2023年11月,呼吸道疾病高峰期仍在持续。据监测显示,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以流感为主,此外还有鼻病毒、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引起。分析认为,11月以来我国急性呼吸道疾病持续上升与多种呼吸道病原体叠加有关。

在2023年11月26日国家卫健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中,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表示,多病源监测结果显示,近期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不同年龄群体流行的主要病原体不同。1—4岁人群以流感病毒、鼻病毒为主,5—14岁人群以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腺病毒为主,15—59岁人群中以流感病毒、鼻病毒、新冠病毒为主,60岁及以上人群以流感病毒、人偏肺病毒和普通冠状病毒为主。

由于多病原体共存,全国多地门急诊量攀升,医院已迎来多轮就诊高峰,其中儿童群体感染尤为严重。天津最大的儿童专科医院天津市儿童医院2023年11月底日均门急诊量在9500人次到11000人次间浮动,住院患儿也达1600余人。急诊患儿八九成都是呼吸系统疾病,重症占比也有所增加。

除了天津,北京地区各大医院的儿童门诊也是人满为患。一位北京家长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最近孩子班上过半同学请假,2023年11月20日凌晨带孩子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急诊,平时的300多号突然激增到700-800号。由于就医人数激增,有家长不得不带孩子前往河北的医院进行输液。

治疗药物成抢手货

伴随着我国2023年春冬两季呼吸道疾病的大规模爆发和多病原体共存的状况,相关疾病的治疗药物也成为大众关注的重点和抢购的对象。

在春季暴发的流感疫情中,号称“抗流感神药”的奥司他韦再次成为抢手货。2023年2月27日,“奥司他韦”一度登上微博热搜榜,不少市民由于担心药物断货提前抢购,淘宝显示,多数购买者于近五日内收到奥司他韦药品。

奥司他韦由吉利德公司开发,经罗氏制药商业化,1999年获美国FDA批准上市,2001年在国内获批上市。之后,罗氏制药分别在2005年、2006年将奥司他韦授权给上海中西三维药业和东阳光药生产,并很快占据了国内大部分抗流感市场。据介绍,奥司他韦用于治疗甲型和乙型流感,在症状出现的48小时之内启用,能够显著降低流感重症和死亡的发生率。每天2次,连续服用5天,疗效最佳。

2023年2月28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北京、昆明两地的多家药店进行线上线下的情况调查,北京多家药店称“目前没有货”,部分药店可以买到成人款奥司他韦产品,但儿童款已售空;昆明目前的药店主要出售国产药“可威”和进口药“达菲”,这两类药因不同规格、不同厂家而价格不等。与此同时,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京东、阿里健康、淘宝、美团买药等平台上发现奥司他韦仍有库存。而在叮当快药平台搜索奥司他韦显示附近药店相关药品均已售空。

2023年流感的卷土重来给奥司他韦再次创造销量神话带来机会。然而,应对流感,奥司他韦并不是无所不能的“神药”。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肺病科一部副主任韩桂玲表示,奥司他韦虽可用于防治甲型、乙型流感,但也具有一定耐药性和副作用,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且不宜长期服用,没有必要进行囤积。

与此同时,奥司他韦主要作用是阻止病毒扩散,而不是阻止病毒入侵。因此,对于没有感染流感病毒的正常人来说,服用奥司他韦不能预防病毒感染。不规范的使用或者长期大量滥用,可能会导致病毒株基因突变,产生耐药性。

进入2023年10月,随着多病原体共存导致的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药物供应话题再次备受关注。其中,常见的用于治疗支原体肺炎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奇霉素一时之间成为“紧俏”药物

由于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兼性厌氧菌,没有细胞壁,因此被大众熟知的青霉素和头孢等以细胞壁作为靶点的抗生素对肺炎支原体完全无效。关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手段,韩桂玲表示,常见治疗支原体肺炎的药物有三大类,首先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第二类是新型四环素类,包括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第三类是喹诺酮类,有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

对不同人群的用药也应进行针对性调整。其中,由于四环素类药物可能导致牙齿发黄和牙釉质发育不良,因此除非存在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的情况,不建议八岁以下儿童使用。所以,儿童首选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

然而,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的现象已成为治疗面临的重要问题。我国大环内酯类耐药支原体的比例可高达69%-95%。国内一项研究显示,95%以上的菌株对大环内酯耐药,且均含有23rRNA的A2063G或A2064G基因突变,而欧美国家大环内酯耐药支原体比例为0.9%-26%。不论在儿童还是成人,大环内酯耐药支原体感染可显著延长患者发热时间、症状持续时间和抗感染治疗时间。

针对阿奇霉素耐药性问题,在《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第三版)中,就有推荐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药物:左氧氟沙星等药物是首选治疗药物,而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药物属于备选治疗药物。另外,《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6年版)》也建议: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首选药物是左氧氟沙星等药物,阿奇霉素已经退居次线。

统筹指导应对“就医难”

在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时期,国家卫健委会同国家疾控局等部门持续开展呼吸道疾病监测和形势研判,推进流感疫苗接种,同时,针对“就医难”的现状,定期调度各地医疗资源供给和诊疗工作情况,指导落实分级诊疗制度。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发病、减少流感相关重症和死亡的有效手段。在冬季呼吸道疾病高峰前期,国家疾控局已对推进流感等疫苗接种进行专门部署。

国家卫健委介绍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中,国家疾控局卫生免疫司司长夏刚介绍了2023年疫苗接种工作特点。首先是供应早,有关部门联合行动,优化程序,为流行季前保证疫苗供应争取时间,从7月份开始,各地接种单位就已陆续启动流感疫苗接种服务;其次是疫苗供应充足,2023年流感疫苗生产供应量比去年明显增加,现阶段可以满足群众接种需求;第三是重落实,多次调度部署,指导各地按照知情同意的原则,积极推进流感疫苗的接种工作。

在做好流感疫苗接种工作的同时,面对呼吸道疾病感染高峰中挂号难、就诊慢等问题,各地卫健委也指导医疗机构采取相应措施,改善预约、挂号和就诊流程,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

如何有效应对呼吸道疾病就诊高峰,在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中,杭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应旭旻介绍了其重点采取的措施。首先是增加医疗服务供给,所有的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基层医疗机构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呼吸道门诊、发热门诊常态化开放,根据需要延长服务时间;其次,是建立动态监测调配机制,医疗资源应调配尽调配,同时充分利用城市医联体、县医共体牵头医院的力量支援基层医疗机构;第三,是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改善挂号、检查取药等服务流程,减少不必要环节。

应对呼吸道疾病感染高峰,也需要针对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构建科学合理的冬季呼吸道疾病诊疗协作机制,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应旭旻也指出,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救治体系,对于有效分配管理医疗资源、合理分流患者、提高救治效率十分重要。

如何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救治体系,应旭旻介绍,一是建机制,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根据各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依托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的力量,建立起以二级医疗机构为龙头、基层医疗机构为网底的分级分层分流救治体系

二是强能力,应旭旻指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要集中力量开展疑难危重症诊断治疗技术攻关,加强疑难重症疾病的救治能力;对基层医疗机构而言,要进一步增设CT等医疗设备的配置,加强业务学习,规范呼吸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做到“早发现、早识别、早干预”,引导患者到基层就诊。

三是畅通道,要建立上下级医院“一对一”的指导帮扶机制。应旭旻介绍,杭州市卫健委成立急危重症的专科救治联盟,建立急危重症网格,分片包干,开展救治和巡诊,畅通省、市、县医院会诊转诊渠道,及时响应诊疗需求,指导救治方案,落实好分级诊疗制度。

对普通民众而言,在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采取怎样的预防措施?在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中,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国家流感中心主任王大燕表示,建议民众能够了解常见呼吸道疾病的基本防控知识,采取科学的预防方法。一是要科学佩戴口罩,如果前往环境密闭、人群密集场所,建议佩戴口罩;二是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或者手肘遮住口鼻,事后要洗手或者进行手部清洁;三是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充足睡眠、充分的营养、适当的体育锻炼;四是要积极接种疫苗,通过接种新冠、流感、肺炎疫苗等,可以有效减少感染发病和重症发生的风险;五是要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如果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建议尽量居家休息,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